close

  本報駐衡水記者 焦磊 文/圖
  離不開土地,是因為愛的深沉。景縣51歲的賈連海半輩子都在黃土地里摸爬滾打,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,可他又是位充滿“傳奇”的農民,十幾年前,他承包了400畝荒地建成養豬場,是鄉親父老眼中名副其實的“豬倌兒”,十幾年間,他陸續流轉周邊村莊的土地,成了21000畝農田的“農業園園主”。他成立的津龍公司,走的是集糧食種植、飼料生產、畜牧養殖、食品加工、農業廢棄物利用為一體的生態農業循環模式。從“農村豬倌兒”到“循環農業踐行者”,賈連海有自己的理解,“自然萬物都處於循環鏈中,土地也如此,讓農業生產循環起來才能讓土地生生不息”。
  “土地交給咱,就得為老百姓負責!”
  見到津龍公司董事長賈連海時,他剛從地里回來,透出剛毅和幹練的目光,讓人印象深刻,走起路來虎虎生風,很難讓人相信他已年過半百。常年累月在田間工作,讓他的面龐更顯黝黑,雖然是近千人企業的老總,但他仍堅持每天4時起床去地里走一圈,天天如此。
  1998年,他承包了賈呂村村東鹽鹼荒地400多畝,建成了景縣津龍良種豬養殖場。他親自購置飼料,精心管理。也正是由於他所養殖的生豬質量好,2002年,經過韓國、新加坡等外商的考察和山東、河北商檢部門的檢驗,賈連海與山東生豬出口基地簽訂了常年購銷合同,開創了河北生豬出口的先河。
  既然是養殖企業,很多人會想到養殖場肯定是低頭污水橫流、抬頭臭氣撲鼻,而走在津龍公司園區內,一頭頭黑白花奶牛膘肥體壯,一頭頭肥豬搖頭擺尾,溫室大棚里無公害蔬菜青翠欲滴,徹底將人們對傳統養殖場的固有印象打碎。
  賈連海對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有自己的理解,“自然萬物都處於循環鏈中,土地也如此,讓農業生產循環起來才能讓土地生生不息”,如果不這樣,就沒有辦法讓農業良性快速地發展。
  賈連海的土地流轉方式很獨特,他將所有的土地按功能分片生產,生豬養殖、飼料加工、肉奶牛養殖、生豬屠宰加工、有機農業種植、大型沼氣等六大生產區,每個生產區互相循環,牲畜糞便產生沼氣,沼氣轉化的電能供給日常用電和大型冷庫等設備使用,餘熱回收供給場區清潔用水,沼渣、沼液等有機肥料供應周邊農田循環利用……真正實現了“養殖業—沼氣—種植業—養殖業”的循環經濟模式。
  這種把大型沼氣工程為循環經濟核心,上連養殖業,下連種植業的立體式的生態農業發展方式,讓賈連海看到了生態農業的希望,也讓農民們更切身感受到了“土地流轉”後帶來的成果。
  循環農業“織”出新農村藍圖
  賈連海說,“土地流轉後,地還是那塊地,卻不是簡單地將小塊組成大塊,而是讓土地產生更大的效益,讓老少爺們也跟著提高生活質量才是最終目的。”
  賈連海帶著記者走進溫室蔬菜大棚,這裡的有機蔬菜,也是施用沼液和沼渣作為肥料,長出來的蔬菜產量更高、口感更好、色澤更新鮮,價格也相對要高。而且,整個產業鏈過程都是無公害的,既減少了污染、降低了生產成本,又保證了食品安全。
  得益於一系列的生態循環發展,2012年津龍的銷售收入達到3億多元,該公司順利地被評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,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單位,河北省循環經濟試點單位等。
  企業越做越大,賈連海成了坐擁21000畝土地的“農場主”,這位“生態循環農業踐行者”骨子裡卻始終認為,自己是地地道道的農民。他說他有個心愿,就是要建成冀中南最大的生態農業示範基地、農業旅游休閑基地和農技科普培訓基地。
  (原標題:景縣“豬倌兒”流轉土地踐行“循環農業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d21hdbqa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